小儿腹泻伴低钾血症通常由胃肠液丢失过多或摄入不足引起,表现为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主要诱因包括严重腹泻、长期禁食、肾脏排钾异常等,需通过口服或静脉补钾纠正电解质紊乱,同时治疗原发病。
1. 胃肠丢失过多频繁腹泻会导致消化液中的钾离子大量流失。轮状病毒肠炎、细菌性痢疾等感染性疾病可能引发水样便,每日排便超过10次时更易出现低钾。患儿可能出现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低钾性肠麻痹表现。治疗需使用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Ⅲ等控制腹泻,并遵医嘱补充氯化钾颗粒或枸橼酸钾口服溶液。
2. 饮食摄入不足腹泻期间食欲下降或错误禁食会减少钾的摄入。长期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的婴儿,或偏食儿童易发生营养性低钾。建议家长逐步恢复喂养,选择香蕉、土豆等富钾食物,必要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片等补充剂。需监测血钾浓度避免补钾过量。
3. 肾脏排钾异常肾小管酸中毒、巴特综合征等遗传性疾病会导致尿钾排出增加。这类患儿常伴有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迟缓等表现。确诊需进行血气分析和尿电解质检测,治疗需长期服用枸橼酸钾缓释片,并定期复查肾功能。
4. 内分泌紊乱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或库欣综合征会引起钾分布异常。患儿可能合并高血压、向心性肥胖等特征性表现。需通过肾上腺CT和激素检查明确诊断,治疗原发病后可选用氯化钾注射液静脉补充。
5. 药物因素滥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诱发医源性低钾。家长须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自行调整剂量。出现肌无力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必要时静脉滴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
家长需注意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尿量及肌力变化,腹泻期间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补充锌制剂有助于肠黏膜修复。血钾低于3.0mmol/L或出现心电图异常时需紧急医疗干预。恢复期可适量增加橙汁、菠菜等富钾食物,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高钾饮食。定期监测电解质直至症状完全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