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子宫恢复可通过适度活动、按摩子宫、母乳喂养、盆底肌训练、药物辅助等方式促进。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可能与分娩方式、胎盘残留、感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恶露异常、下腹坠痛等症状。
1、适度活动自然分娩后6-12小时可尝试翻身或床边活动,剖宫产术后24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步下床。早期活动有助于促进宫缩和恶露排出,但需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每日散步10-15分钟为宜,活动时出现头晕或伤口疼痛应立即停止。
2、按摩子宫产后2小时内每15分钟按压宫底一次,之后每天按摩2-3次。手掌置于脐下环形按压,力度以产妇能耐受为宜。按摩可刺激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风险。若触及子宫质地柔软或位置偏高,可能提示宫缩乏力需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母乳喂养婴儿吸吮乳头会刺激催产素分泌,促使子宫规律收缩。每日哺乳8-12次能有效加速子宫复旧,哺乳时出现的宫缩痛属于正常现象。无法母乳喂养者可通过热敷乳房或使用吸奶器模拟刺激。
4、盆底肌训练产后1周可开始凯格尔运动,每日3组每组10次收缩。训练时保持正常呼吸,收缩肛门和阴道肌肉5秒后放松。持续锻炼能改善盆底肌张力,预防子宫脱垂。合并会阴撕裂者需待伤口愈合后再开始训练。
5、药物辅助子宫收缩不良者可遵医嘱使用缩宫素鼻喷雾剂、益母草颗粒、产复康颗粒等药物。缩宫素鼻喷雾剂通过黏膜吸收促进宫缩,益母草颗粒能活血化瘀,产复康颗粒适用于气血两虚型恶露不绝。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及出血量变化。
产后6周内应避免性生活及盆浴,每日观察恶露量、颜色及气味变化。饮食上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搭配动物肝脏补充铁剂。保持会阴清洁干燥,使用产妇专用卫生巾并2-3小时更换一次。如出现发热、恶露异味或大血块排出,需立即就医排查宫内感染或胎盘残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