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胆结石是否需切除胆囊需根据结石数量、症状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综合评估。处理方式主要有药物溶石、体外冲击波碎石、保胆取石术、胆囊切除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
1、药物溶石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适用于胆固醇性结石且胆囊功能良好的患者。该方案需长期服药,对钙盐结石或色素结石无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溶解情况,可能出现腹泻等不良反应。
2、体外冲击波碎石适用于单发或少量结石且直径小于2厘米的情况。需配合药物辅助排石,存在结石残留或胆管堵塞风险。术后可能引发胆绞痛或胰腺炎,需密切观察腹痛及黄疸症状。
3、保胆取石术通过腹腔镜或胆道镜保留胆囊仅取出结石,适合胆囊收缩功能正常者。术后结石复发率较高,需配合饮食控制及药物预防。可能出现胆汁漏或胆管损伤等手术并发症。
4、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有症状多发性胆结石的标准方案。适用于反复发作胆绞痛、合并胆囊炎或存在癌变风险者。术后可能出现腹泻或消化不良等后遗症,多数患者可逐渐代偿适应。
5、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针对合并急性胆管炎或高危手术患者,通过引流控制感染后再行确定性治疗。属于过渡性治疗手段,需预防出血或胆瘘等穿刺并发症。后续仍需根据病情选择最终治疗方案。
多发性胆结石患者日常需保持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及暴饮暴食。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规律排放,减少结石增大风险。适当运动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肥胖会增加胆结石发生概率。出现持续性右上腹痛、发热或皮肤巩膜黄染时应立即就医。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逐步调整饮食结构以适应胆囊缺失后的消化功能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