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皮肤发红、肿胀、皮温升高、活动受限、压痛明显及全身发热等症状。骨膜炎通常由运动损伤、感染、慢性劳损、免疫异常或代谢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局部疼痛骨膜炎早期典型症状为病变部位持续性钝痛或刺痛,活动时加剧。疼痛多集中在胫骨、尺骨等骨膜丰富区域,可能伴随肌肉牵拉感。轻度疼痛可通过休息缓解,若疼痛持续加重需排除应力性骨折。
2、皮肤发红炎症反应导致患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感染性骨膜炎皮肤发红范围会逐渐扩大,非感染性则多局限在受力部位。皮肤颜色改变是判断炎症进展的重要指标。
3、肿胀骨膜血管通透性增加引发组织液渗出,形成可见肿胀。急性期肿胀发展迅速,触诊有紧绷感;慢性期可能伴随纤维化硬结。需与关节积液进行鉴别,超声检查可明确肿胀性质。
4、皮温升高炎症介质刺激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患处皮肤温度较对侧升高。使用红外测温仪可量化温差,温差超过提示可能存在化脓性感染。皮温升高程度与炎症严重性呈正相关。
5、活动受限疼痛和肿胀共同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下肢骨膜炎可出现跛行,上肢病变影响抓握功能。被动活动时疼痛减轻可与关节炎鉴别,此特征是区分骨膜与关节病变的关键。
6、压痛明显骨膜表面神经末梢敏感,触诊时出现明显压痛。压痛最显著处常对应炎症中心点,叩击痛阳性提示病变已累及骨质。检查时应沿骨骼纵轴分段按压精确定位。
7、全身发热感染性骨膜炎可能出现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超过。血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升高,血沉加快。非感染性病变通常无全身反应,此点有助于鉴别病因类型。
骨膜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急性期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选择透气护具保护患处,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慢性患者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运动,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拉伸。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高热,需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排除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