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主任医师
河南省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
痛风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饮食结构改变和生活习惯不良,治疗需从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改善入手。高嘌呤食物摄入过多、肥胖率上升、饮酒过量等是痛风增多的关键因素。
1.饮食结构改变是痛风增多的主要原因。现代人摄入过多高嘌呤食物,如海鲜、动物内脏、红肉等,导致体内尿酸水平升高。高糖饮料、酒精尤其是啤酒的过度饮用也会抑制尿酸排泄,增加发病风险。
2.肥胖率上升与痛风密切相关。超重或肥胖会加速尿酸的生成,同时降低尿酸的排泄能力。内脏脂肪过多还会导致胰岛素抵抗,进一步影响尿酸代谢。
3.生活方式改变也是重要因素。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减缓新陈代谢,不利于尿酸排出,长期熬夜、过度疲劳可能影响肾脏功能,降低尿酸排泄效率。
4.慢性疾病发病率上升间接导致痛风增多。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会干扰尿酸代谢,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阿司匹林也可能影响尿酸水平。
5.遗传因素使部分人群易患痛风。家族中有痛风病史的人群,体内可能存在尿酸代谢异常的相关基因,更容易在环境因素刺激下发病。
针对痛风的治疗,一是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限制酒精和高糖饮料,增加蔬菜水果比例。二是规律运动,控制体重,改善代谢水平。三是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非布司他、别嘌醇等降尿酸药物,秋水仙碱用于急性期止痛,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四是生活方式改善,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控制慢性病。
痛风的高发与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需要从饮食、运动、生活习惯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保持规律的健康管理习惯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