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子疼呕吐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补充电解质、使用药物、就医治疗等方式缓解。肚子疼呕吐通常由饮食不当、胃肠炎、食物中毒、肠梗阻、阑尾炎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肚子疼呕吐时需暂停进食固体食物,避免加重胃肠负担。症状缓解后可少量饮用温开水或米汤,逐步尝试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白粥、面条。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防止症状反复。若呕吐严重,可尝试含服生姜片或饮用姜茶缓解恶心感。
2、热敷腹部用40℃左右的热水袋敷于上腹部,每次15-20分钟,有助于缓解胃肠痉挛引起的疼痛。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平滑肌,但需避开进食后1小时内进行。若出现皮肤发红或灼热感应立即停止,婴幼儿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此法。
3、补充电解质频繁呕吐会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可口服补液盐散调节水电解质平衡。按说明书将补液盐散溶解于温开水中少量多次饮用,每次50-100毫升,避免一次性大量饮用引发呕吐。若无补液盐可用淡糖盐水替代,配制比例为500毫升水加1.75克盐和10克糖。
4、使用药物蒙脱石散能吸附消化道病原体并保护黏膜,缓解腹泻伴随的腹痛呕吐。盐酸洛哌丁胺胶囊可抑制肠蠕动,但细菌性肠炎患者禁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能调节肠道菌群,适用于抗生素相关性呕吐。铝碳酸镁咀嚼片可中和胃酸,改善胃部不适引起的呕吐。使用药物前应明确病因,孕妇及儿童需遵医嘱。
5、就医治疗持续呕吐超过24小时、呕血、剧烈腹痛或意识模糊时需立即就医。肠梗阻患者会出现腹胀、肛门停止排气,需影像学检查确诊。阑尾炎多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伴发热,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升高。急性胰腺炎常有暴饮暴食史,上腹痛向腰背部放射,血清淀粉酶显著增高。
出现肚子疼呕吐症状时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记录呕吐物性状与次数。恢复期应选择低脂低纤维饮食,如蒸蛋羹、苹果泥等。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症状完全消失48小时后再逐步恢复正常饮食,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复发迹象。老年人与儿童出现脱水症状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时需及时补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