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通常需要长期服药控制病情,但具体用药方案需根据病情活动度调整,部分缓解期患者可遵医嘱减量或暂停药物。
克罗恩病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治疗核心在于控制炎症反应、预防并发症和维持缓解状态。活动期患者需持续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美沙拉嗪肠溶片或生物制剂如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肿瘤坏死因子α单抗控制炎症。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常用于急性发作期短期诱导缓解,但不适合长期使用。病情稳定进入缓解期后,部分患者可在医生监测下逐步减少药量,少数黏膜愈合良好的患者可能尝试停药观察,但需警惕复发风险。
存在高位复发风险的患者需终身维持治疗,包括既往有肠穿孔、肠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病史者,病变范围广泛的全结肠型或穿透型患者,以及术后预防复发的患者。儿童期发病或伴有肛周病变的患者也往往需要更长期的药物干预。这些情况下擅自停药可能导致疾病反复活动,加速肠道损伤进展。
患者应定期复查肠镜、粪便钙卫蛋白等指标评估黏膜愈合情况,配合营养支持治疗如补充肠内营养粉剂。日常需避免高纤维、辛辣刺激饮食,戒烟并保持规律作息。任何药物调整必须由消化科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制定方案,不可自行增减药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