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3岁得糖尿病可能是1型或2型,具体类型需通过医学检查确定。1型糖尿病通常与自身免疫反应有关,2型糖尿病则多与生活方式和遗传因素相关。
1、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由自身免疫系统错误攻击胰岛β细胞引起,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通常表现为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发病年龄多在儿童或青少年期。治疗以胰岛素注射为主,常用药物包括速效胰岛素如门冬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如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
2、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多与肥胖、缺乏运动、不良饮食习惯等生活方式因素有关,也可能与遗传因素相关。患者常表现为疲劳、视力模糊、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二甲双胍片剂,每日500mg、格列美脲片剂,每日1mg和西格列汀片剂,每日100mg。
3、生活方式干预:无论1型或2型糖尿病,健康的生活方式都至关重要。建议控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瘦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4、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有助于了解病情控制情况。1型糖尿病患者需每日多次监测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可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监测频率。使用血糖仪时,注意清洁手指并正确操作设备,以确保结果准确。
5、心理支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可能面临心理压力。加入糖尿病支持小组或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有助于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饮食中,建议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豆类和蔬菜,避免高糖、高脂肪的加工食品。运动方面,可尝试瑜伽、太极等低强度活动,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护理上,注意足部清洁和保湿,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定期复查血糖、血压和血脂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