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控制疼痛、心理支持、康复训练和健康宣教。
1、监测体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密切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心电图变化,观察是否有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加重。对于高危患者,可使用心电监护仪进行持续监测,确保病情稳定。
2、控制疼痛:心肌梗死常伴随剧烈胸痛,护理人员需协助医生使用镇痛药物缓解症状。常用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片0.3-0.6mg舌下含服、吗啡注射液2-4mg静脉注射等。同时,可通过吸氧2-4L/min改善心肌供氧,减轻疼痛。
3、心理支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给予心理疏导。通过倾听患者诉求、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介入,使用抗焦虑药物如阿普唑仑片0.4mg口服辅助治疗。
4、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进行适度的康复训练。初期可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逐步过渡到床边坐起、站立和行走。训练过程中需监测心率、血压,避免过度劳累。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心功能,预防并发症。
5、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肌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指导患者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教会患者识别心绞痛症状,掌握急救药物使用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长期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5g,避免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每周运动3-5次,每次30分钟。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彩超,监测病情变化。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