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血糖与糖尿病的关系密切,血糖水平的异常是糖尿病的主要特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糖升高,可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血糖升高通常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引起,长期高血糖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控制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核心,包括饮食调节、运动干预、药物治疗等多种方式。
1、胰岛素作用: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关键激素,能够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能量。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无法有效降低,从而出现高血糖。1型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注射胰岛素,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
2、血糖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血糖波动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常用的血糖监测方法包括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通过监测数据,医生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并制定个性化管理计划。
3、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结构对控制血糖至关重要。糖尿病患者应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豆类。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避免血糖剧烈波动。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等有助于稳定血糖。
4、运动干预:适度的运动能够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促进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前后需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5、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包括二甲双胍500mg/片,每日2次、格列美脲1mg/片,每日1次和胰岛素根据医生建议调整剂量。药物选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结合饮食和运动干预,实现血糖的长期稳定。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注重饮食、运动和血糖监测的综合管理,定期就医检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通过科学的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