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平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肛肠科
眼底视网膜病变可通过药物注射、激光治疗、手术治疗、日常护理、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眼底视网膜病变可能与糖尿病、高血压、眼部外伤、遗传因素、年龄增长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飞蚊症等症状。
1、药物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如雷珠单抗注射液、阿柏西普注射液、康柏西普注射液,通过玻璃体腔注射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减轻黄斑水肿,改善视力。注射频率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通常每月一次或每两月一次。
2、激光治疗:视网膜光凝术通过激光束封闭渗漏的血管,减少视网膜水肿,防止病变进一步扩散。激光治疗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疾病,治疗过程无痛,术后需注意眼部卫生。
3、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适用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严重病变,通过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复位视网膜,恢复视力。视网膜移植术用于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等遗传性疾病,移植健康的视网膜组织,改善视功能。
4、日常护理: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避免高糖、高脂饮食,减少眼部负担。佩戴防紫外线眼镜,避免强光刺激,保护视网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5、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底检查,监测病变进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定期检查视力、眼压、视野,评估治疗效果,预防并发症。发现视力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眼底视网膜病变患者应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蓝莓,促进视网膜健康。适量进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改善眼部血液循环。避免长时间用眼,注意劳逸结合,保持眼部湿润。定期进行眼部按摩,缓解眼疲劳,预防病变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