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拔牙后口水带血可通过压迫止血、冷敷、避免剧烈运动等方式缓解,通常由创口出血、牙龈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
1、创口出血:拔牙后创口未完全愈合,可能出现少量出血,属于正常现象。建议用干净纱布或棉球轻轻咬住创口,持续压迫15-20分钟,帮助止血。避免频繁吐口水或吮吸创口,以免影响凝血。
2、牙龈损伤:拔牙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牙龈组织造成轻微损伤,导致出血。可用冷敷袋或冰袋外敷面部,减少肿胀和出血。注意避免用力漱口或使用吸管,以免加重出血。
3、凝血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因凝血功能较差,拔牙后出血时间较长。建议提前告知医生自身凝血情况,必要时进行凝血功能检查。术后可适量补充维生素K,促进凝血。
4、创口感染:拔牙后创口护理不当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出血加重。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之后可用温盐水轻轻漱口,保持口腔清洁。若出现持续出血或异味,需及时就医。
5、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或阿司匹林等可能影响凝血功能。拔牙前应与医生沟通,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术后避免服用活血化瘀药物,以免加重出血。
拔牙后应保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硬质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和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促进创口愈合。适当进行轻度活动,如散步,避免剧烈运动。术后一周内避免吸烟、饮酒,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复诊观察创口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