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奎
副主任医师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
尿道损伤的症状可能由外伤、感染、结石、手术操作或长期导尿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排尿困难、血尿、尿道疼痛、尿失禁或尿潴留等症状。治疗可通过导尿、药物治疗、手术修复等方式进行。
1、排尿困难:尿道损伤可能导致尿道狭窄或阻塞,患者会感到排尿费力,尿流变细或中断。轻度损伤可通过多饮水、避免憋尿等方式缓解,严重者需进行尿道扩张术或尿道成形术。
2、血尿:尿道损伤常伴随尿道黏膜出血,尿液呈现红色或褐色。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以稀释尿液,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片500mg,每日3次或维生素K1注射液10mg,每日1次。
3、尿道疼痛:损伤后尿道局部可能出现疼痛,尤其在排尿时加剧。患者可通过温水坐浴、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每日2次缓解疼痛,严重者需就医检查是否存在感染。
4、尿失禁:尿道损伤可能导致尿道括约肌功能受损,出现尿液不自主漏出。患者可通过盆底肌训练、使用成人尿垫等方式管理,必要时进行尿道悬吊术或人工括约肌植入术。
5、尿潴留:严重尿道损伤可能导致尿液无法排出,膀胱充盈并伴随下腹部胀痛。患者需立即就医进行导尿,必要时进行膀胱造瘘术或尿道修复术。
尿道损伤患者应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猕猴桃以促进尿道黏膜修复。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瑜伽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损伤。定期复查尿常规及尿道超声,密切关注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