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时间和严重程度与血糖控制、病程长短及个体差异密切相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通过定期眼底检查、血糖控制、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手术等方式干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与长期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眼前黑影等症状。
1、血糖控制:长期高血糖是导致视网膜病变的主要因素,血糖波动会损伤视网膜血管。建议糖尿病患者通过饮食调节、规律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如二甲双胍片500mg每日两次、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定期监测血糖水平,避免血糖波动过大。
2、定期检查:糖尿病患者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眼底检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的迹象。眼底检查包括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等,能够清晰显示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变化。对于已出现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检查频率需根据病情调整。
3、药物治疗:对于早期视网膜病变,可采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进行治疗,如雷珠单抗注射液0.5mg每月一次、阿柏西普注射液2mg每月一次。这些药物能够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减缓病变进展。同时,可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羟苯磺酸钙胶囊500mg每日三次。
4、激光治疗:对于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或黄斑水肿的患者,可采用激光光凝术进行治疗。激光治疗能够封闭渗漏的血管,减少视网膜出血和水肿。常用的激光治疗包括全视网膜光凝术、局灶性光凝术,需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5、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玻璃体出血或视网膜脱离,需进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能够清除玻璃体内的积血,修复视网膜脱离。常用的手术方式包括标准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需密切随访,预防复发。
糖尿病患者应注意饮食均衡,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摄入,如胡萝卜、菠菜、坚果等。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