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心脏支架手术的风险包括术中出血、支架内再狭窄、血栓形成、感染以及心律失常等。手术风险可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和术后护理进行控制。
1、术中出血:心脏支架手术需要穿刺血管,可能导致局部出血或血肿。术前需评估凝血功能,术中操作需精细,术后需压迫止血并密切观察穿刺部位。
2、支架内再狭窄:支架植入后,血管内皮可能过度增生,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术后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片75mg每日一次,并定期复查血管造影。
3、血栓形成:支架植入后,血小板可能在支架表面聚集形成血栓。术后需联合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替格瑞洛片90mg每日两次,并监测凝血功能,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4、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引入细菌,导致局部或全身感染。术前需严格消毒,术后需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呋辛酯片500mg每日两次,持续3-5天。
5、心律失常:支架植入可能刺激心脏传导系统,导致心律失常。术中需密切监测心电图,术后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片200mg每日三次,必要时进行电复律。
心脏支架手术后,患者需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高盐食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苹果等。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定期复查心电图、血脂、血糖等指标,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