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切除术的风险程度与肿瘤大小、位置及手术方式有关,多数情况下手术风险可控。垂体瘤切除术的风险主要有肿瘤位置特殊、术中出血、脑脊液漏、垂体功能减退、术后感染等。
垂体瘤位于颅底蝶鞍区,周围有视神经、颈内动脉等重要结构,手术操作空间狭小。经鼻蝶窦入路手术需穿过鼻腔和蝶窦,可能损伤周围血管导致出血,或破坏鞍隔导致脑脊液漏。肿瘤体积较大时可能已侵犯海绵窦或包绕血管,增加手术难度。术中牵拉或电凝可能影响垂体柄功能,导致暂时性或永久性尿崩症。
部分侵袭性垂体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完全切除可能损伤正常垂体组织,引发垂体功能减退需长期激素替代。术后鼻腔填塞物可能引起暂时性头痛或鼻部不适,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脑膜炎等颅内感染。采用神经导航、内镜等现代技术可显著降低手术风险,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测能有效预防严重并发症。
术后需定期复查垂体激素水平和影像学检查,出现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感染,遵医嘱逐步恢复活动,避免剧烈咳嗽或用力擤鼻。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