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
妇科
药物流产后出血通常持续7-14天,可通过观察出血量、注意休息、保持卫生、避免剧烈运动、及时就医等方式应对。药物流产后出血可能与子宫内膜脱落、子宫收缩、残留组织排出、感染、凝血功能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少量出血、血块排出、腹痛、发热、异常分泌物等症状。
1、子宫内膜脱落:药物流产后,子宫内膜因激素变化发生脱落,导致出血。出血量通常与月经相似,持续一周左右。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外阴清洁,有助于减少感染风险。
2、子宫收缩:药物流产后,子宫需要通过收缩排出残留组织,这一过程可能引起出血和轻微腹痛。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有助于子宫恢复。若腹痛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
3、残留组织排出:药物流产后,部分残留组织可能未完全排出,导致出血时间延长。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时间超过两周,需进行B超检查,必要时行清宫手术。
4、感染:药物流产后,若卫生条件不佳或免疫力下降,可能引发感染,导致出血时间延长或伴有发热、异常分泌物等症状。保持外阴清洁,避免性生活,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
5、凝血功能异常:部分女性可能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导致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延长。若出血量过多或持续时间过长,需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或输血治疗。
药物流产后,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铁质和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菠菜等,帮助身体恢复。适当进行轻度运动,如散步,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子宫恢复。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有助于身体康复。若出血量异常或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确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