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慢性常与长期吸烟或环境污染有关。药物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细菌感染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慢性患者需配合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和祛痰药(如氨溴索、乙酰半胱氨酸)。
1. 抗生素适用于细菌性支气管炎。阿莫西林针对常见呼吸道细菌,头孢呋辛对耐药菌有效,阿奇霉素适合支原体感染。使用前需医生确认感染类型,避免滥用导致耐药性。服药期间可能出现腹泻或皮疹,需及时复诊调整方案。
2. 对症治疗药物缓解症状。发热疼痛可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干咳剧烈时右美沙芬能抑制咳嗽中枢,痰液粘稠者选择氨溴索稀释痰液。儿童用药需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孕妇避免使用含可待因的止咳药。
3. 慢性支气管炎需长期管理。沙丁胺醇吸入剂可快速缓解气喘,异丙托溴铵减少气道分泌物,两者联用效果更佳。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适用于反复发作患者,但需监测血糖和骨密度。戒烟是治疗基础,空气污染时建议佩戴N95口罩。
4. 辅助疗法增强疗效。每日饮水1.5-2升保持气道湿润,蜂蜜水可缓解夜间咳嗽。蒸汽吸入(40℃温水加2-3滴桉树油)帮助排痰,但哮喘患者慎用。维生素C补充可能缩短病程,但剂量不宜超过2000mg/天。
支气管炎用药需个体化选择,急性症状超过3天无改善或出现呼吸急促、血痰时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每3-6个月复查肺功能,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可降低急性发作风险。药物存储注意避光防潮,吸入剂使用后需漱口防止口腔感染。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和祛痰药三类药物缓解症状,具体用药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和个体差异。关键治疗包括控制炎症、缓解气道痉挛及促进排痰,同时需避免吸烟和呼吸道感染。
1. 支气管扩张剂是缓解气道痉挛的首选药物。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能在数分钟内起效,适用于急性发作期;长效制剂如福莫特罗需每日规律使用,预防夜间症状。抗胆碱能药物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迷走神经张力改善通气,尤其适合合并肺气肿的患者。茶碱类药物虽效果较弱,但价格低廉,需监测血药浓度以防中毒。
2.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中重度患者。吸入型布地奈德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减少全身副作用;口服泼尼松多用于急性加重期,疗程不超过两周;严重病例需静脉注射甲泼尼龙,同时配合抗生素治疗。长期使用者应定期检查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
3. 祛痰药能改善痰液黏稠度。乙酰半胱氨酸通过分解黏蛋白二硫键液化痰液;盐酸氨溴索刺激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愈创甘油醚反射性促进排痰。建议用药期间每日饮水1500ml以上,配合叩背排痰效果更佳。
4. 辅助治疗需注意营养支持。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草莓有助于修复气道黏膜;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鱼可减轻炎症反应;百合银耳羹能润肺止咳。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冬季可饮用罗汉果茶保护呼吸道。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需坚持长期规范用药,每3个月复查肺功能。急性加重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调整激素用量。保持居室湿度50%左右,流感季节前接种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适度进行缩唇呼吸训练可改善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