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副主任医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皮肤科
皮肤过敏的治疗药物包括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和左西替利嗪,可缓解瘙痒和红肿;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和泼尼松,适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用于顽固性皮肤过敏。皮肤过敏的原因包括接触过敏原、食物过敏、药物反应和遗传因素。
1、抗组胺药是治疗皮肤过敏的首选药物,能够有效缓解过敏症状。氯雷他定每日一次,每次10毫克,适合长期使用;西替利嗪每日一次,每次5毫克,作用迅速;左西替利嗪每日一次,每次5毫克,副作用较少。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少组胺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缓解皮肤瘙痒、红肿等症状。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严重皮肤过敏反应,能够快速控制炎症。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涂抹2-3次,适用于局部过敏;地塞米松片每日一次,每次0.75毫克,适合短期使用;泼尼松片每日一次,每次5-10毫克,用于全身性过敏。糖皮质激素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过敏症状,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和激素依赖性皮炎。
3、免疫抑制剂用于顽固性皮肤过敏,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环孢素每日一次,每次2-5毫克/公斤,用于严重湿疹;他克莫司乳膏每日涂抹2次,适用于特应性皮炎。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和细胞因子产生,减少皮肤炎症,但需监测肝肾功能和血药浓度,避免不良反应。
4、皮肤过敏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接触过敏原、食物过敏、药物反应和遗传因素。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可引起接触性皮炎;食物过敏如海鲜、坚果、牛奶等,可引发荨麻疹;药物反应如抗生素、解热镇痛药等,可导致药疹;遗传因素如家族性过敏史,增加过敏风险。了解过敏原并避免接触,是预防皮肤过敏的关键。
5、皮肤过敏的治疗还需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如保持皮肤清洁、使用温和护肤品、避免过度搔抓等。饮食上避免过敏原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C和E的食物,有助于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心理上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焦虑和压力,有助于减少过敏发作。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是控制皮肤过敏的有效措施。
皮肤过敏的治疗需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结合生活方式调整和过敏原避免,才能有效控制症状和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