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醇增多症可通过血液检查、尿液检查、唾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试验等方式诊断。该病通常由垂体腺瘤、肾上腺肿瘤、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异位ACTH综合征、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血液检查:血液检查是皮质醇增多症的首选筛查方法,主要通过测定早晨8点的血浆皮质醇水平。正常范围为138-690nmol/L,若超过此范围,提示皮质醇分泌异常。同时可检测ACTH水平,以区分垂体性、肾上腺性或异位性病因。
2、尿液检查: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是诊断皮质醇增多症的重要指标。正常值为30-300μg/24h,若超过300μg/24h,提示皮质醇分泌过多。该方法可反映全天皮质醇分泌总量,避免单次采血的波动影响。
3、唾液检查:午夜唾液皮质醇测定具有无创、方便的特点。正常值小于0.14μg/dL,若超过此值,提示皮质醇分泌节律异常。该方法尤其适用于儿童、老年患者或需多次监测的情况。
4、影像学检查:CT或MRI检查可定位皮质醇增多症的病因。垂体MRI可发现垂体微腺瘤,肾上腺CT可发现肾上腺增生或肿瘤,胸部CT可发现异位ACTH分泌肿瘤。影像学检查对确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5、功能试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是诊断皮质醇增多症的重要方法。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筛查皮质醇增多症,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鉴别垂体性和肾上腺性病因。试验结果异常提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失调。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调节皮质醇分泌。饮食上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西兰花等,有助于降低皮质醇水平。若出现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高血压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