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岭
主任医师
临汾市人民医院
普外科
一岁宝宝患佝偻病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夜间烦躁、颅骨软化、肋骨串珠、肋骨外翻以及生长迟缓等。这些迹象往往提示宝宝体内可能缺乏维生素D,影响钙和磷的正常代谢,进而影响骨骼发育。若家长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
1. 夜间烦躁
夜间烦躁是佝偻病的典型表现之一,主要由体内钙质不足引起的神经兴奋性增高导致。宝宝可能难以安睡,表现为频繁惊醒、烦躁不安,甚至会出现出汗过多、夜惊等症状。如果宝宝晚上经常“睡不好觉”,家长需警惕是否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应对建议: 家长可在医生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合理安排宝宝的作息,同时适时调整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有助于宝宝恢复正常睡眠。
2. 颅骨软化
佝偻病会导致宝宝的颅骨变软,这是由于钙盐沉积减少,导致骨骼失去硬度。家长触摸前囟门周围时,可能会发现颅骨触感类似“乒乓球”般有弹性。这种现象通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几个月到1岁左右,是早期佝偻病的重要信号之一。
应对建议: 发现颅骨软化的表现后,及时进行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同时让宝宝多进行户外活动,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改善骨骼健康。
3. 肋骨串珠
肋骨串珠是佝偻病引起的又一典型症状,表现为肋骨前端与软骨交界处出现凸起。这些“串珠”状的凸起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常分布在胸骨两侧,尤其以第7-9肋骨位置较为明显。
应对建议: 补充足够的维生素D和钙质是关键。家长还要注意给宝宝提供均衡的饮食,如奶类、蛋黄、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
4. 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是肋骨发育异常导致的表现,通常会出现胸廓下缘向外突出的情况。宝宝的胸部可能呈现出“漏斗状”或其他不正常形态,严重时可能影响宝宝的呼吸功能。
应对建议: 出现肋骨外翻时,需配合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并按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平时适量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促进钙质吸收和骨骼健康发育。
5. 生长迟缓
骨骼发育受阻导致身高增长缓慢,是佝偻病患儿的常见症状之一。如果宝宝的身高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家长应特别注意宝宝是否存在钙和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应对建议: 定期进行儿童体检,监测生长发育指标。通过补充维生素D、钙剂及均衡饮食,改善宝宝的骨骼发育情况。
如何诊断和治疗?
诊断佝偻病主要依靠血液检查(如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及X线影像学检查。治疗方面,通常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充维生素D(如胆维丁乳)和钙剂(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家长应注意:
及早发现、科学干预
一岁宝宝的佝偻病早期症状较为明显,但容易被忽视。家长需提高警惕,留意宝宝的睡眠情况、骨骼发育及生长指标。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宝宝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