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是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发生主要与肝功能严重受损、门体分流、血氨升高、神经递质失衡、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1、肝硬化:
肝硬化是肝性脑病最常见的病因,约占病例的70%-80%。肝硬化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使肝脏代谢功能严重受损,无法有效清除血液中的氨等毒性物质。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静脉高压,促使门体分流形成,使肠道吸收的氨直接进入体循环。
2、门体分流:
门体分流包括自发性分流和手术分流两种情况。当门静脉压力增高时,血液会通过侧支循环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使肠道吸收的氨等神经毒素未经肝脏解毒就进入大脑。外科门体分流手术如门腔静脉分流术也会增加肝性脑病风险。
3、血氨升高:
氨是蛋白质代谢的产物,正常情况下在肝脏通过尿素循环被解毒。肝功能衰竭时尿素循环障碍,血氨水平升高。过量的氨可穿透血脑屏障,干扰脑细胞能量代谢,抑制神经传导功能,诱发意识障碍和精神症状。
4、神经递质失衡:
肝功能受损会导致假性神经递质如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增多,这些物质与正常神经递质竞争受体位点,干扰神经信号传导。同时,γ-氨基丁酸等抑制性神经递质活性增强,进一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5、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常见于肝硬化患者。这些异常可改变神经细胞膜电位,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促进氨等毒性物质进入脑组织。利尿剂使用不当、呕吐腹泻等都可能诱发电解质紊乱。
肝性脑病患者应注意限制蛋白质摄入,选择植物蛋白优于动物蛋白,适当补充支链氨基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便秘以减少氨的吸收。可适量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糙米等促进排便。轻度活动有助于改善肝功能,但要避免过度劳累。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定期监测血氨和肝功能指标,出现嗜睡、性格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