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属于儿科急危重症,需立即就医干预。其严重性主要与血糖控制水平、酮体累积速度、脱水程度、电解质紊乱及器官功能损害等因素相关。
1、血糖失控:
长期未控制的糖尿病或胰岛素治疗中断会导致血糖急剧升高,超过肾脏重吸收能力时引发渗透性利尿。此时需静脉补充胰岛素并持续监测血糖,同时纠正高渗状态。
2、酮体堆积:
胰岛素缺乏促使脂肪分解产生大量酮体,血液pH值降至7.3以下即诊断为酸中毒。临床表现为呼吸深快伴烂苹果味呼气,需通过静脉补液和胰岛素抑制酮体生成。
3、脱水风险:
高血糖引发的多尿可导致体重下降超过5%,严重脱水会引发休克。治疗需在首24小时内补充累积损失量,采用0.9%氯化钠溶液逐步纠正。
4、电解质失衡:
酸中毒时细胞内钾离子外移,血钾检测可能假性正常,胰岛素治疗后易出现低钾血症。需在心电监护下根据血钾水平调整补钾方案。
5、器官损伤:
重度酸中毒可诱发脑水肿,表现为意识障碍或抽搐,死亡率高达20%。需控制血糖下降速度不超过5mmol/L·h,必要时使用甘露醇脱水降颅压。
患儿确诊后应立即住院治疗,稳定期需制定个体化胰岛素方案。日常需监测晨起空腹及餐后血糖,建立规律饮食作息,避免摄入高糖食物。建议配备动态血糖仪,运动前后加强血糖检测,家庭成员需掌握低血糖急救措施。每3个月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定期评估视网膜及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