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传导阻滞可通过心脏起搏器植入、药物治疗等方式治疗。完全性传导阻滞通常由心肌炎、心肌梗死、心脏手术损伤、药物副作用、先天性心脏病等原因引起。
1、心脏起搏:完全性传导阻滞患者若出现严重心动过缓或晕厥症状,需考虑植入心脏起搏器。起搏器通过电极向心脏发送电信号,帮助恢复正常心率,防止心脏骤停。植入手术包括经静脉起搏器植入和心外膜起搏器植入两种方式。
2、药物控制:对于暂时性传导阻滞或等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可使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提升心率。阿托品剂量为0.5-1mg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剂量为1-10μg/min静脉滴注。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不良反应。
3、病因治疗:完全性传导阻滞可能与心肌炎、心肌梗死等疾病有关,通常表现为心悸、乏力、头晕等症状。心肌炎患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40-60mg/d口服,心肌梗死患者需进行溶栓或介入治疗。控制原发病有助于改善传导阻滞。
4、监测心率:患者需定期进行心电图检查,监测心率变化。家用便携式心电图仪可帮助及时发现异常。若出现心率低于40次/分、晕厥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5、避免诱因:某些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能加重传导阻滞,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因素也可能诱发传导阻滞,需注意预防。
完全性传导阻滞患者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多摄入富含钾、镁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适度进行散步、太极等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定期随访,遵医嘱用药,有助于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