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手术取栓、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及支持治疗等方式治疗。肺栓塞通常由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创伤、长期卧床、恶性肿瘤及遗传性易栓症等原因引起。
1、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肺栓塞的基础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肝素通常采用静脉注射,剂量根据体重调整;华法林为口服药物,需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每日一次固定剂量服用。
2、溶栓治疗:对于高危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可迅速溶解血栓,常用药物包括阿替普酶和尿激酶。阿替普酶通过静脉注射给药,剂量根据体重计算;尿激酶同样采用静脉注射,需根据病情调整剂量。
3、手术取栓:当溶栓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症时,可考虑手术取栓。手术方式包括经导管血栓切除术和开胸血栓切除术,具体选择取决于患者病情和医院条件。
4、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对于抗凝治疗禁忌或复发性肺栓塞患者,可考虑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通过介入手术植入,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
5、支持治疗:支持治疗包括氧疗、机械通气和循环支持等。氧疗可改善低氧血症;机械通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循环支持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以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
肺栓塞患者在治疗期间需注意饮食调理,建议低盐低脂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运动方面,急性期需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逐步进行康复训练,如深呼吸练习和下肢活动,以预防深静脉血栓复发。定期复查凝血功能,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避免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