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压、保护视神经功能、预防急性发作及延缓疾病进展。具体措施包括解除瞳孔阻滞、减少房水生成、促进房水引流以及控制炎症反应。
1、降低眼压:
通过药物或手术方式将眼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避免高眼压对视神经的持续性损害。常用降眼压药物包括拟胆碱能药、β受体阻滞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严重者可选择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或小梁切除术。
2、保护视神经:
改善视神经血液供应,使用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胞磷胆碱等。定期进行视野检查和视神经纤维层厚度监测,评估视功能损害程度。
3、预防急性发作:
对具有浅前房、窄房角解剖特征的患者实施预防性激光虹膜周切术,消除瞳孔阻滞因素。避免在暗环境长时间停留和使用散瞳药物等诱发因素。
4、延缓疾病进展: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通过规范用药和定期复查控制病情发展。对于晚期病例可采用睫状体光凝术等破坏性手术减少房水生成。
5、控制并发症:
处理急性发作导致的角膜水肿、虹膜萎缩等继发改变。对已发生视功能损害者提供低视力康复指导,改善生活质量。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情绪激动和一次性大量饮水。饮食宜清淡,限制咖啡因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注意用眼卫生,避免长时间低头和黑暗环境阅读,遵医嘱定期测量眼压和复查眼底。出现眼胀头痛等前驱症状时需立即就医,随身携带急性发作急救药物卡替洛尔滴眼液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