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内尿路感染最常见的诱因包括留置导尿管、泌尿系统侵入性操作、长期卧床、免疫力低下及抗生素滥用。
1、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破坏尿道自然防御屏障,细菌可沿管壁逆行侵入膀胱。导管留置时间超过3天感染风险显著增加,需每日评估拔管指征。临床表现为发热、尿频尿急,尿常规可见白细胞酯酶阳性。
2、泌尿系统侵入性操作:
膀胱镜、输尿管支架置入等操作可能损伤尿路上皮,器械消毒不彻底可直接引入病原体。操作后48小时内出现血尿伴排尿灼痛需警惕感染,常见病原体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3、长期卧床:
卧床患者排尿姿势改变易致膀胱残余尿量增加,尿潴留为细菌繁殖创造条件。脊髓损伤患者因神经源性膀胱更易感染,需定时翻身并监测尿动力学指标。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患者高糖环境利于细菌生长,化疗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削弱抗菌能力。这类患者感染症状可能不典型,仅表现为意识模糊或血糖波动,需加强病原学检查。
5、抗生素滥用:
广谱抗生素破坏正常菌群平衡,耐药菌株定植风险增高。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时应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避免经验性使用三代头孢类药物。
住院期间建议每日清洁会阴部,卧床患者每2小时更换体位促进排尿。可适量饮用蔓越莓汁抑制细菌黏附,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摄入量。出现排尿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导尿管患者需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出院后定期复查尿常规,免疫力低下者需预防性补充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