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孔上出现白色遮挡可能由白内障、角膜混浊、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或先天性晶状体异常引起。
1、白内障:
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透明度下降是白内障的主要成因,常见于老年人。患者视力逐渐模糊,强光下症状加重,晚期可见瞳孔区明显灰白色改变。早期可通过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延缓进展,成熟期需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角膜混浊:
角膜瘢痕或水肿会造成光线散射,常见于角膜炎愈合后或外伤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伴畏光流泪,肉眼可见角膜局部云翳。轻度混浊可使用角膜营养剂,严重者需考虑角膜移植手术。
3、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液化或出血时,悬浮的纤维蛋白团块在瞳孔区投射阴影。常见于高度近视或糖尿病患者,主诉眼前黑影飘动。生理性混浊可观察,病理性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严重出血需玻璃体切割术。
4、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分离时,脱离区呈现灰白色隆起。患者突发视野缺损伴闪光感,属于眼科急症。需立即行巩膜外垫压或玻璃体切除手术,延误治疗可能导致永久失明。
5、先天性异常:
先天性白内障或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患儿出生即可见瞳孔区白瞳征。可能合并小眼球、青光眼等畸形,需在婴幼儿期进行晶状体切除联合光学矫正,避免形觉剥夺性弱视。
日常需注意避免强光刺激,佩戴防紫外线太阳镜可减缓晶状体老化。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糖,高度近视者避免剧烈运动。出现突发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眼痛需立即就医,定期眼科检查能早期发现青光眼等并发症。饮食多摄入富含叶黄素的深色蔬菜,戒烟限酒有助于维护眼内微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