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小便有血可能由尿路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增生、肾脏疾病、泌尿系统肿瘤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老年人血尿的常见原因,细菌侵入尿道、膀胱等部位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破损出血。典型症状包括尿频尿急、排尿灼痛感,尿液可能呈现淡红色或洗肉水样。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同时建议多饮水促进细菌排出。
2、泌尿系统结石:
肾结石或输尿管结石移动时可能划伤尿路黏膜引发出血,常伴随剧烈腰痛或腹痛。结石引起的血尿多为突发性,尿液可见鲜红色血丝或血块。治疗需根据结石大小选择药物排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严重者需手术取石。
3、前列腺增生:
老年男性前列腺组织增生可能压迫尿道导致排尿困难,排尿时膀胱过度收缩可能造成黏膜血管破裂。症状包括尿线变细、夜尿增多,血尿程度通常较轻。治疗可采用缓解尿道梗阻药物,严重者需前列腺切除术。
4、肾脏疾病:
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病变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红细胞进入尿液。这类血尿常表现为镜下血尿肉眼不可见,可能伴随蛋白尿、水肿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肾病进行免疫调节或降压治疗。
5、泌尿系统肿瘤:
膀胱癌、肾癌等恶性肿瘤组织坏死出血可能导致无痛性肉眼血尿,血尿可能间歇性出现。老年吸烟者风险较高,需通过膀胱镜、CT等检查确诊。治疗根据肿瘤分期选择手术切除、放疗或化疗。
老年人出现血尿应及时就医检查,日常需保持每日饮水量1500-2000毫升,避免憋尿和久坐。饮食宜清淡,限制高盐高脂食物,可适量食用冬瓜、薏米等利尿食材。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记录血尿发生频率和伴随症状,就诊时向医生详细说明。避免自行服用止血药物掩盖病情,定期进行泌尿系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