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和心脏疾病。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动脉硬化加速,是脑梗死和脑出血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血压控制不佳时,脑血管承受异常高压,容易发生血管破裂或血栓形成。建议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
2、糖尿病:
血糖持续升高会造成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损伤,增加血液粘稠度。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2-4倍。严格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需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指标。
3、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高会沉积在血管壁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当斑块脱落或破裂时可能引发脑血栓。血脂异常患者应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降脂药物。
4、吸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一氧化碳则降低血液携氧能力。吸烟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4倍,且与吸烟量呈正相关。戒烟后2-5年,脑血管病风险可降至接近非吸烟者水平。
5、心脏疾病:
房颤患者心脏内易形成血栓,栓子脱落可能引发脑栓塞。其他如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也会影响脑部供血。心脏病患者需规范抗凝治疗,定期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预防脑血管病需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多吃新鲜蔬果和全谷物,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检查血压、血糖和血脂,有家族史者更需加强监测。出现头晕、肢体麻木等先兆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脑卒中救治具有极强的时间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