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阳性通常建议治疗。根除治疗可降低胃炎、胃溃疡及胃癌风险,主要适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等症状患者,以及有胃癌家族史或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高危人群。
1、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可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和黏膜防御机制受损。根除治疗能显著降低溃疡复发率,常用方案包含质子泵抑制剂联合两种抗生素。
2、胃黏膜病变:
持续感染可能引发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属于胃癌前病变。早期根除可逆转部分黏膜损伤,降低癌变风险,尤其对中重度萎缩伴肠化患者更具必要性。
3、胃癌预防:
幽门螺杆菌被列为I类致癌物,根除治疗可使胃癌发病率下降约50%。对于胃癌高发地区居民或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者,建议无论有无症状均接受治疗。
4、非特异性症状:
部分感染者仅表现为腹胀、嗳气等非特异症状,这类患者是否治疗需综合评估。若症状反复且排除其他病因,根除治疗可能改善生活质量。
5、无症状携带者:
健康体检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治疗获益存在争议。年轻人群可考虑根除以阻断传播,老年患者需权衡药物不良反应与潜在获益。
治疗期间应分餐避免交叉感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减少胃黏膜刺激。日常补充益生菌可能提高根除率,推荐饮用无糖酸奶或含双歧杆菌的发酵食品。治疗后4-8周需进行碳13/14呼气试验复查,根除失败者需调整方案二次治疗。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再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