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桡骨下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脆性骨折,主要因骨质疏松导致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治疗需结合固定、药物和康复训练。骨质疏松是老年人桡骨下端骨折的主要原因,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逐渐下降,骨骼变得脆弱,轻微跌倒或碰撞即可导致骨折。其他因素包括长期缺乏运动、营养不良、激素水平变化等。治疗上,轻度骨折可通过石膏或夹板固定,通常需要4-6周,期间需定期复查。中度骨折可能需要闭合复位或经皮穿针固定,以恢复骨骼正常位置。重度骨折或伴有明显移位的骨折,需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使用钢板或螺钉稳定骨折部位。药物治疗包括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降钙素等,以增强骨密度,预防再次骨折。康复训练在固定期结束后进行,包括腕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帮助恢复功能。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加强防跌倒措施,如保持地面干燥、使用防滑垫、穿着防滑鞋等。饮食上,多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鱼类等,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及时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是预防脆性骨折的关键。左侧桡骨下端骨折的预防和治疗需综合多方面措施,包括固定、药物、康复训练和生活方式调整,老年人应重视骨质疏松的防治,降低骨折风险,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