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糜烂性胃炎常用药物包括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三类,具体选择需结合病因和症状。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铝碳酸镁、莫沙必利等。
1、抑酸药:
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适用于胃酸过多导致的胃黏膜损伤。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胃壁细胞质子泵,显著降低胃内酸度,为黏膜修复创造条件。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也可作为备选,但抑酸效果相对较弱。
2、胃黏膜保护剂:
铝碳酸镁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酸。胶体果胶铋能促进前列腺素合成,增强黏膜屏障功能。这类药物特别适合伴有胆汁反流或黏膜出血的患者,需注意服药后可能出现黑便。
3、促胃肠动力药:
莫沙必利通过激活5-HT4受体增强胃窦收缩,改善胃排空功能。多潘立酮作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减少十二指肠胃反流。适用于伴有腹胀、嗳气等动力障碍症状者,但需注意可能引发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4、抗生素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通常包含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两种抗生素。根除治疗能显著降低复发率,但需严格遵循14天疗程。治疗前应进行药敏试验,避免耐药菌株产生。
5、中成药辅助:
气滞胃痛颗粒具有理气和胃功效,可缓解胃脘胀痛。胃苏颗粒含紫苏梗等成分,能抑制胃酸分泌并保护胃黏膜。中成药需辨证使用,脾胃虚寒者适用温中健脾类,肝胃郁热者宜选清热和胃类。
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需建立规律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热及高脂饮食。建议采用少食多餐方式,每餐控制在七分饱。烹饪以蒸煮炖为主,减少油炸烧烤。可适量食用山药、南瓜等健脾食材,避免浓茶、咖啡、酒精等刺激性饮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加重病情,必要时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缓解压力。症状持续或加重时应及时复查胃镜,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