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震波碎石术可能引发血尿、肾周血肿、感染、结石残留、邻近器官损伤等风险。
1、血尿:
术后出现血尿较为常见,通常由震波能量导致泌尿系统黏膜轻微损伤引起。多数患者表现为短暂性淡红色尿液,1-2天内可自行缓解。若血尿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有血块,需警惕严重血管损伤可能。
2、肾周血肿:
震波可能造成肾实质或包膜下血管破裂,形成局限性血肿。高血压患者或服用抗凝药物者风险较高。临床表现为患侧腰部胀痛,超声检查可确诊。小型血肿多可保守治疗,严重者需介入止血。
3、感染:
结石碎片可能携带细菌进入血液循环,诱发尿路感染或败血症。术前未控制的泌尿系统感染会显著增加风险。术后出现发热、寒战需立即进行血培养及抗生素治疗,必要时留置双J管引流。
4、结石残留:
震波后结石未完全粉碎或碎片排出不畅,可能导致肾绞痛反复发作。直径超过20毫米的结石或位于肾下盏者更易残留。术后需定期复查超声或CT,残余结石可配合药物排石或二次碎石。
5、邻近器官损伤:
震波可能波及结肠、胰腺等周边脏器,极少数情况下引发肠穿孔或胰腺炎。精准定位和能量控制是关键,肥胖患者或肠道积气过多时风险增加。术后腹痛持续加重需排除内脏损伤。
术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促进排石,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血肿扩大。可适量食用冬瓜、玉米须等利尿食物,限制高草酸饮食。两周内避免提重物及弯腰动作,定期复查尿常规与影像学检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腰痛或尿量明显减少时需及时返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