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摔倒磕到后脑勺可通过观察意识状态、检查外伤、冰敷消肿、避免剧烈活动、及时就医等方式处理。此类情况通常由头部撞击、平衡能力不足、看护疏忽、地面湿滑、家具棱角突出等原因引起。
1、观察意识状态:
立即检查宝宝是否清醒,观察有无哭闹、嗜睡或呕吐。若出现意识模糊、持续哭闹或喷射性呕吐,需警惕颅内损伤。轻微磕碰后若宝宝能正常玩耍且反应灵敏,可继续居家观察24小时。
2、检查外伤:
轻轻触摸后脑勺检查有无肿胀、出血或凹陷。头皮血肿多表现为局部鼓包,可用干净纱布按压止血。发现头皮裂伤超过1厘米或存在颅骨凹陷时,需立即就医缝合或拍片排查骨折。
3、冰敷消肿:
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肿胀处,每次不超过10分钟,间隔1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皮下出血,但需避免冻伤皮肤。48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敷促进血肿吸收。
4、避免剧烈活动:
磕碰后24小时内应减少跑跳等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撞击。睡眠时保持仰卧位,避免压迫受伤部位。哺乳或进食时注意观察吞咽协调性,出现呛咳需排查脑神经损伤。
5、及时就医:
出现持续呕吐、瞳孔不等大、肢体抽搐或异常安静时,需急诊排查脑震荡或颅内出血。医生可能建议头颅CT检查,婴幼儿需优先选择低剂量扫描方案。
日常需做好防护措施,家具边角加装防撞条,玩耍区域铺设软垫。选择稳定性强的学步车,避免使用轮滑式助步器。加强看护时视线不离开宝宝,尤其注意刚学会走路阶段。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泥、西兰花泥,促进凝血功能。若宝宝曾有早产或凝血功能障碍病史,磕碰后需更严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