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黄体酮期间可能出现撤退性出血,但并非真正月经。黄体酮的作用机制主要有调节子宫内膜、抑制排卵、维持妊娠等。
1、调节子宫内膜:
黄体酮属于孕激素,能促使子宫内膜从增殖期转为分泌期。当药物停用后,体内激素水平骤降会导致子宫内膜脱落出血,这种现象称为撤退性出血,其出血量与持续时间通常少于正常月经。
2、抑制排卵:
外源性黄体酮会通过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轴,减少促性腺激素分泌,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此时卵巢功能处于静止状态,不会产生周期性月经。
3、维持妊娠:
对于先兆流产或习惯性流产患者,黄体酮可增强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用药期间若出现阴道流血需警惕异常妊娠状态,而非正常月经来潮。
4、治疗闭经:
针对无排卵性闭经,黄体酮可模拟生理性黄体功能。停药后2-7天发生的撤退性出血,常被用作诊断性治疗,帮助判断闭经原因是否与子宫内膜反应性相关。
5、药物剂型差异:
口服黄体酮胶囊、阴道用黄体酮凝胶等不同剂型对出血模式影响不同。阴道给药时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吸收少,撤退性出血发生率相对较低。
使用黄体酮期间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及生冷饮食。每日记录出血情况,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持续超过10天应及时就诊。用药期间可适当增加富含维生素B6的食物如香蕉、菠菜,有助于缓解可能出现的头晕、乳房胀痛等不适症状。长期用药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肝肾功能及乳腺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