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母细胞瘤早期症状多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块、疼痛、发热、贫血及激素异常分泌。症状特点与肿瘤原发部位、转移程度及儿茶酚胺分泌水平密切相关。
1、局部肿块:
约60%病例以无痛性肿块为首发表现,常见于腹部肾上腺或交感神经节起源,肿块质地坚硬、位置固定。婴幼儿腹部膨隆伴呕吐需警惕腹膜后肿瘤可能。颈部肿块可能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2、顽固性疼痛:
骨转移可引起持续性骨痛,夜间加重是特征性表现。约50%患儿因肿瘤浸润神经根出现肢体放射性疼痛,部分表现为髋关节疼痛伴跛行,易误诊为生长痛或关节炎。
3、非特异性发热:
38℃左右低热多见,与肿瘤坏死因子释放相关。发热特点为间歇性、对抗生素治疗无效,常伴盗汗、面色苍白等全身症状。需与感染性疾病进行鉴别。
4、进行性贫血:
肿瘤骨髓转移抑制造血功能导致贫血,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活动后气促。贫血程度与肿瘤负荷正相关,部分患儿出现皮肤瘀斑等出血倾向,提示可能合并血小板减少。
5、激素相关症状:
儿茶酚胺过量分泌可致多汗、心悸、血压波动;血管活性肠肽分泌引起顽固性水样腹泻;部分出现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等霍纳综合征表现。内分泌症状具有重要的定位诊断价值。
神经母细胞瘤早期症状隐匿且多样,建议婴幼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疼痛或生长迟缓时及时进行腹部超声检查。日常需关注患儿食欲、活动量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病理性骨折。确诊后应保证高蛋白饮食,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化疗期间注意口腔清洁和隔离防护,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