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缝合后上下肉不平可通过局部加压包扎、瘢痕软化治疗、激光修复、手术修整、功能锻炼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缝合技术差异、组织水肿、瘢痕增生、感染、皮肤张力不均等原因引起。
1、局部加压包扎:
早期使用弹力绷带或硅胶贴对伤口持续加压,能减少局部血肿和纤维组织过度增生。建议选择医用级硅胶制品,每日持续压迫12小时以上,持续3-6个月可有效抑制瘢痕隆起。哺乳期或过敏体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瘢痕软化治疗:
成熟期瘢痕可涂抹多磺酸粘多糖乳膏或肝素钠尿囊素凝胶,通过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胶原重塑。联合使用积雪苷霜软膏可抑制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药物需避开未愈合创面,治疗周期通常需3个月以上。
3、激光修复:
点阵激光能精准气化凸起组织,刺激真皮层胶原重组。595nm脉冲染料激光可改善瘢痕充血状态,需间隔4-6周治疗3-5次。治疗后有短暂结痂期,需严格防晒避免色素沉着。
4、手术修整:
对顽固性瘢痕疙瘩可采用瘢痕切除术联合皮瓣转移,术中采用美容缝合技术减少二次瘢痕。Z成形术能重新分配皮肤张力,适用于关节部位挛缩性瘢痕。术后需配合放射治疗防止复发。
5、功能锻炼:
关节周围瘢痕需早期进行被动牵拉训练,使用CPM机维持关节活动度。面部瘢痕可配合面部肌肉按摩,促进淋巴回流减轻水肿。锻炼强度以不引起伤口撕裂为度,建议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
伤口愈合期间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和剧烈运动。饮食上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摄入,如鸡蛋、鱼肉、猕猴桃等促进胶原合成。瘢痕体质者应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若出现红肿渗液等感染征象,需及时就医处理。规律作息和戒烟限酒有助于改善局部微循环,术后6个月内是瘢痕干预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