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腹水、肝性脑病、门体侧支循环形成。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血液回流受阻,使食管下端和胃底静脉扩张迂曲。静脉曲张破裂可引发呕血或黑便,是肝硬化患者最常见的致死性并发症。内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预防性套扎或硬化剂治疗可降低出血风险。
2、脾大及脾功能亢进:
门脉高压使脾脏淤血肿大,伴随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脾脏体积增大可通过超声或CT评估,严重脾亢需考虑脾动脉栓塞或脾切除术。
3、腹水:
门脉高压合并低蛋白血症时,腹腔内液体渗出形成腹水。患者出现腹胀、移动性浊音阳性,严重时可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限钠饮食联合利尿剂是基础治疗,顽固性腹水需行腹腔穿刺放液。
4、肝性脑病:
门体分流使血氨等毒素绕过肝脏直接进入体循环,引发神经精神症状。早期表现为睡眠颠倒、计算力下降,严重时出现意识障碍。乳果糖和利福昔明可减少肠道氨吸收。
5、门体侧支循环形成:
门静脉与体循环间代偿性建立侧支通路,常见于脐周静脉扩张形成"海蛇头"征,或直肠静脉丛扩张引发痔疮出血。侧支循环程度可反映门脉高压的严重程度。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需严格限制每日钠盐摄入在2克以下,优先选择鱼肉、蛋清等优质蛋白。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可改善循环功能,但需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定期监测血常规、肝功能和腹部影像学检查,出现呕血、意识改变等预警症状需立即就医。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疾病焦虑,建议加入肝病患者互助组织获取社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