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骨扭伤可通过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和药物治疗缓解。螺丝骨扭伤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关节不稳、过度使用和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1、休息: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避免进一步损伤。休息时间视扭伤程度而定,轻度扭伤需2-3天,中度扭伤需1-2周,重度扭伤需更长时间。休息期间可适当活动未受伤部位,保持血液循环。
2、冰敷:扭伤后48小时内使用冰袋敷在受伤部位,每次15-20分钟,每2-3小时一次。冰敷有助于减轻肿胀和疼痛,促进血管收缩,减少内出血。
3、压迫: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压迫,帮助减少肿胀和出血。绷带应松紧适度,避免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压迫时间一般为48-72小时。
4、抬高: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少肿胀和疼痛。抬高时间应尽量长,尤其是在休息和睡眠时。抬高角度以15-30度为宜。
5、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片200-400mg、双氯芬酸钠片25-50mg、萘普生片250-500mg,每日2-3次,饭后服用,缓解疼痛和炎症。外用药物如扶他林软膏、云南白药喷雾剂也可辅助治疗。
螺丝骨扭伤后应注意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促进组织修复。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如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动作,逐渐恢复关节功能。避免过早负重和剧烈运动,防止二次损伤。定期复查,根据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