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手术后眼压高可能由术后炎症反应、前房积血、黏弹剂残留、房角结构改变、激素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抗炎治疗、降眼压药物、前房冲洗、调整用药方案、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
1、术后炎症反应:
白内障等晶体手术会引发眼内轻微炎症,炎性介质可能阻塞房水流出通道。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轻度眼压升高伴睫状充血,需使用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控制炎症,必要时联合非甾体抗炎药。
2、前房积血:
手术创伤可能导致虹膜血管出血,血细胞堵塞小梁网。患者可见前房红细胞漂浮,眼压常突然升高至30毫米汞柱以上。轻度积血可自行吸收,严重时需前房冲洗联合降眼压治疗。
3、黏弹剂残留:
手术中使用的透明质酸钠等黏弹剂若未彻底清除,可能机械性阻塞房角。表现为术后24小时内眼压骤升,通过按摩角膜缘或穿刺放液可迅速缓解,顽固病例需行前房冲洗术。
4、房角结构改变:
晶体摘除后玻璃体前移可能推挤虹膜根部,导致房角狭窄或关闭。多见于浅前房患者,需通过激光虹膜周切术重建房水引流通道,严重者需行玻璃体切割手术。
5、激素药物反应:
术后常规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可能诱发激素性高眼压,发生率约5%-10%。表现为用药2-4周后眼压渐进性升高,需及时更换为非甾体抗炎药或免疫抑制剂滴眼液。
术后应避免低头弯腰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30度以促进房水回流。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花青素,如蓝莓、紫甘蓝等有助于微循环。每日监测眼压变化,若出现持续头痛、恶心呕吐需立即就医。恢复期避免举重物、剧烈咳嗽等可能引起静脉压升高的行为,遵医嘱定期进行视野检查和视神经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