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肝炎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等途径感染他人。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等。
1、传播途径:慢性乙型病毒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共用针具、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等。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也是重要途径。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含有病毒,接触这些体液可能导致感染。
2、高危人群: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高危人群包括医护人员、血液透析患者、性工作者、吸毒者等。这些人群因职业或生活习惯,更容易接触到感染源。母婴传播是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途径,母亲为病毒携带者时,新生儿需及时接种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3、预防措施: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疫苗需按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三剂,可提供长期保护。避免不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牙刷、剃须刀等,也能降低感染风险。
4、医疗防护:医疗机构需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器具,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应接种疫苗,工作时佩戴防护装备,避免职业暴露。血液和血液制品需经过严格筛查,确保安全。
5、感染者管理: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感染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遵医嘱进行抗病毒治疗。感染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性生活时使用安全套,减少传播风险。家庭成员应接种疫苗,防止家庭内传播。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的预防和管理需从个人、家庭和社会多方面入手。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鱼类等。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如散步、瑜伽、游泳等。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作息。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维护肝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