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衰竭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可通过抗病毒治疗、人工肝支持、并发症管理、肝移植评估及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该疾病通常由乙肝病毒持续复制、肝功能进行性减退、门静脉高压加重、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衰竭等原因引起。
1、抗病毒治疗:
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是治疗核心,常用药物包括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核苷类似物。这类药物能有效降低病毒载量,延缓肝细胞进一步坏死。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病毒学指标和肝功能,防止耐药性产生。
2、人工肝支持:
通过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技术暂时替代肝脏功能,清除体内毒素和代谢废物。适用于急性肝衰竭或等待肝移植前的过渡治疗,能改善肝性脑病症状,纠正凝血功能障碍,为肝细胞再生争取时间。
3、并发症管理:
针对腹水使用利尿剂联合白蛋白输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需内镜下套扎或组织胶注射。自发性腹膜炎需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肝性脑病则采用乳果糖降低血氨。每项并发症都需制定个体化处理方案。
4、肝移植评估:
对于符合米兰标准的患者,肝移植是根治性治疗手段。评估内容包括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心肺功能、感染控制状况等。移植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并密切监测乙肝复发风险。
5、营养支持:
采用高热量高蛋白饮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低于1.2克/公斤体重。补充支链氨基酸制剂改善负氮平衡,维生素K纠正凝血异常。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肠内营养管饲,避免肌肉消耗加重病情。
患者需严格戒酒并避免肝毒性药物,每日监测体重和尿量变化。饮食宜少量多餐,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限制钠盐摄入在每日2克以内。适当进行床边活动预防肌肉萎缩,睡眠时抬高床头减少腹水形成。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等急症需立即就医,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和甲胎蛋白筛查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