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气肿可能由外伤、肺部疾病、消化道穿孔、产气菌感染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针对原发病治疗。
1、外伤:胸部或颈部外伤导致气管、支气管破裂,气体进入皮下组织形成气肿,需通过手术修复损伤部位并引流气体。
2、肺部疾病:肺气肿、哮喘等疾病可能引发肺泡破裂,气体沿纵隔扩散至皮下,表现为颈部肿胀伴捻发音,需治疗原发病并使用支气管扩张剂。
3、消化道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时气体可经腹膜后间隙扩散至皮下,常伴剧烈腹痛,需紧急手术修补穿孔并抗感染治疗。
4、产气菌感染:梭状芽胞杆菌等厌氧菌感染会产生皮下气体,表现为局部肿胀伴恶臭分泌物,需清创并静脉注射抗生素治疗。
出现皮下气肿应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治疗期间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