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感染后果可能由宫腔残留、操作不当、免疫力低下、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需通过清宫术、抗生素治疗、营养支持、定期复查等方式干预。
1、宫腔残留妊娠组织未完全排出可能导致宫腔感染,表现为发热、下腹疼痛及异常阴道出血。需行超声检查确认残留物大小,选择药物促排或清宫术,可遵医嘱使用米索前列醇、益母草颗粒、头孢克肟等。
2、操作不当流产手术中器械消毒不彻底或操作不规范易引发感染,伴随脓性分泌物和持续腹痛。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如甲硝唑、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同时加强会阴护理。
3、免疫力低下贫血或慢性疾病患者流产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可能出现寒战、乏力等全身症状。需纠正贫血并控制基础疾病,必要时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配合蛋白质粉、复方氨基酸、维生素C等营养补充。
4、细菌感染淋球菌或厌氧菌上行感染可导致盆腔炎甚至败血症,表现为高热和C反应蛋白升高。需住院进行广谱抗生素联合治疗,如头孢曲松+多西环素,严重时需手术引流脓液。
流产后应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及性生活1个月,出现发热或异常出血需立即复诊,日常可适量食用鸡蛋、瘦肉、西蓝花等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