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导致肺水肿主要与肺动脉高压、血管通透性增加、右心功能不全、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肺栓塞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氧疗、手术取栓等方式干预。
1、肺动脉高压肺栓塞阻塞肺动脉分支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升高,右心室负荷加重可能引发心源性肺水肿。需通过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可使用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物。
2、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栓释放的炎性介质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血浆蛋白渗入肺泡间隔形成间质性肺水肿。治疗需联合糖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如甲泼尼龙、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
3、右心功能不全急性右心衰竭导致体循环淤血,中心静脉压升高使肺毛细血管静水压上升,引发渗透性肺水肿。需监测中心静脉压,使用呋塞米、托拉塞米、布美他尼等利尿剂减轻负荷。
4、炎症反应血栓分解产物激活中性粒细胞释放氧自由基,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屏障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样改变。需机械通气支持,使用乌司他丁、血必净等抗炎药物。
肺栓塞患者应限制钠盐摄入,维持血氧饱和度超过90%,急性期绝对卧床避免栓子脱落,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呼吸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