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治疗后症状改善主要与椎间隙增宽、神经根减压、肌肉松弛、炎症消退等因素有关。
1、椎间隙增宽牵引可增大椎间隙约1-2毫米,减轻椎间盘压力,使突出髓核部分回纳。急性期建议卧床配合轴向牵引,慢性期可采用间歇性牵引。
2、神经根减压纵向牵引力能缓解神经根受压,改善局部微循环。对于侧隐窝狭窄者,配合屈曲旋转牵引效果更显著,必要时可联合使用甲钴胺、鼠神经生长因子等神经营养药物。
3、肌肉松弛牵引能解除腰背肌群痉挛,降低椎间盘负荷。肌紧张明显者可配合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氯唑沙宗片等肌肉松弛剂,同时进行核心肌群训练。
4、炎症消退机械性牵拉促进炎性介质吸收,减轻神经根水肿。急性炎症期可短期使用塞来昔布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严重者需硬膜外封闭治疗。
牵引治疗需严格掌握适应症,避免暴力牵引,建议在康复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悬吊运动训练可增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