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加急性肝衰竭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部分导致该疾病的病因可能通过血液、体液等途径传播,主要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1、病毒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可通过母婴、血液或性接触传播,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干扰素等。
2、药物性肝损伤:长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等肝毒性药物可能导致肝衰竭,须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采用N-乙酰半胱氨酸等解毒剂治疗。
3、酒精性肝病:长期酗酒会引发肝细胞坏死,需严格戒酒并补充维生素B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改善肝功能。
4、自身免疫性肝病: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肝细胞所致,不具有传染性,常用泼尼松、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
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剃须刀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肝炎病毒携带者家属建议接种疫苗并定期筛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