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可能增加流产风险,但并非必然导致流产。胎膜早破的影响主要有感染风险升高、胎儿窘迫概率增加、早产可能性上升、脐带脱垂等。
1、感染风险胎膜破裂后细菌可能侵入宫腔,引发绒毛膜羊膜炎等感染。需立即就医监测体温及炎症指标,医生可能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阿奇霉素、青霉素预防感染。
2、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可能导致胎儿缺氧,表现为胎心异常。需通过胎心监护评估,必要时采取剖宫产终止妊娠,可使用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成熟。
3、早产风险孕28-34周破水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早产。建议绝对卧床并抑制宫缩,常用药物有硝苯地平、吲哚美辛、硫酸镁等。
4、脐带脱垂胎膜破裂后脐带可能滑入阴道受压,需立即采取膝胸卧位并急诊剖宫产。这种情况在臀位或胎头未衔接时更易发生。
出现胎膜早破应立即平卧就医,避免剧烈活动,医生会根据孕周和胎儿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必要时住院观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