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迟月经可通过口服短效避孕药、黄体酮类药物、孕激素类药物、中医调理等方式实现,通常由激素水平波动、药物干预、疾病因素、心理压力等原因引起。
1、短效避孕药从月经周期第1-5天开始每日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等短效避孕药,需连续服用至目标日期,停药后2-3天可来月经。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乳房胀痛等副作用。
2、黄体酮药物在月经来潮前3-7天开始服用黄体酮胶囊或地屈孕酮片,通过维持子宫内膜厚度达到推迟效果。需注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退性出血。
3、孕激素药物炔诺酮片等孕激素制剂可抑制子宫内膜脱落,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长期应用导致内分泌紊乱。
4、中医调理采用益母草、当归等中药延缓月经,需辨证施治。气血不足型可服用八珍益母丸,肝郁气滞型适用逍遥丸。
频繁人为干预月经周期可能影响生殖健康,建议每年推迟月经不超过2次,用药前需排除妊娠及妇科疾病,严格遵医嘱规范用药。